中国房地产行业凋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尤其是今年年初,提出所谓“白名单”,指定了一些住宅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其提供特别融资,但银行考虑到不良贷款的风险不愿放贷,这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周二(5月14日),消息报导,自3月下旬以来,只有6家开发商的“白名单”项目获得了银行的新贷款批准。由于交易的私人性质和问题的敏感性,他们要求不公开姓名。
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新贷款只发放给了少数几个项目,迄今为止每个项目获得的贷款仅相当于数十万美元。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评级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董事总经理Lawrence Lu表示,目前疲软的房地产市场状况是发放更多新银行贷款的主要障碍。
“开发商需要有项目才能获得资金……现在的问题是项目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
“白名单”计划要求地方政府将辖区内失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确定为中国国有银行特别贷款的候选项目。然后,银行对这个名单进行审查,并向获批项目发放资金。
报导称,首轮贷款总额约1,236亿元,用于57个城市的162个项目,其中包括与陷入困境的私人房地产开发商有关的项目,如碧桂园、融创控股和旭辉控股等。
自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接连倒闭,一直持续不断的爆雷拖垮中国本就疲软的经济。
消息人士说,贷款的发放只取决于施工进度,并补充说,鉴于未竣工房屋数量巨大,贷款审批量“微不足道”。
据一份报告估计,“白名单”计划涵盖的项目需要新融资1.5万亿元,而这对中国房地产面临的庞大债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如果说“白名单”方案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的一步,那么它们距离解决存在的金融难题还很遥远。即使规模扩大两倍、三倍或四倍,这种方法也会让数千亿的问题债务笼罩在金融体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