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顷沙镇安置区的第四期项目已经完成了EPC单位的招标工作,目前正在有序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
万顷沙镇安置区的第四期项目延续了该区一、二、三期项目的建设,旨在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品质。那么,这个项目将如何实现从“安置”到“安居”的转变呢?我们一同来探讨一下。
万顷沙镇安置区的第四期项目坐落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二涌南侧和万泰大道西侧,总占地面积约为135405平方米。规划包含了3398户住宅,其中包括29栋高层建筑,以及商业、幼儿园、托儿所等公共设施。
项目规划顺应了万顷沙镇安置区一至三期的整体布局,主要的住宅区轴线面向城市景观,恢复了岭南特色村落的布局格局,延续了“山、水、村、田”的有机分散和适度集聚的布局形式,展现了岭南生态宜居的村落特色。
项目规划以“三级阡陌”为核心,形成纵横交错的布局。一级“阡陌”作为主轴连接南北交通和景观,是主要的人行通道;二级“阡陌”连接小区内部各个住宅组团,结构清晰、有序排列;三级“阡陌”则是宅间的自由步行道,也是绿色的公共开放区域,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环境,构建了与自然共生的舒适居住空间。
为展现南沙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高标准推进南沙城市规划建设,该项目汲取了岭南传统门窗的“框”、“纹理”、“虚实”三个核心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对建筑的整体形态、立面设计以及细节装饰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万顷沙镇安置区四期的建筑设计摒弃了传统住宅对称美学和经典的三段式构图,而是采用了更具公建特色的设计理念来处理建筑体量之间的关系。建筑体块的非对称划分打破了传统形式的束缚,使空间显得更加灵动和轻盈。错落有致的高低变化设计增添了空间的变化感,而白色线条的运用则使建筑看起来更为轻盈,减少了视觉上的压迫感。
在建筑的细节设计方面,住宅利用线条勾勒出立面上窗洞的轮廓,突显了细节与精致的特点。同时,通过阳台、窗户和格栅的设计,与户型相结合,形成了虚实的对比和进退的关系,使空间在光影的作用下呈现出变幻的效果,设计别具一格。
万顷沙镇安置区四期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人居典范样本”,旨在成为大湾区匠心安居的典范。通过提升公共区域的品质,丰富居民的日常活动,并提高安置区居民回家的仪式感,实现这一目标。
设计规划中,安置区的主要出入口采用铝合金格栅吊顶来遮蔽管线,营造温馨的归家氛围;入户大堂采用大尺寸面砖作为墙面装饰,并对管井门等进行隐蔽设计,同时在墙面和天花板等细节上增加金属饰线和金属踢脚线,以提升入户的品质感,与商品房相媲美;而商铺则采用玻璃幕墙外立面,设计上强调轴线感和对称感,让归家的感觉更加安心与幸福。
安置区四期的住宅设计将首层设置为架空层,这样的设计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室外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架空层地面铺设防滑面砖,并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了休闲会客区、儿童活动区等主题活动区域。同时,还预留了多功能空间,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功能补充。设计中还包括了园林慢跑道、健身场地、休闲草坪等,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场地。
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人们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使城市的进步与人民的居住条件改善相辅相成。未来,建设中心将全面推进项目设计优化工作,稳步推动各项项目的实施,致力于打造大湾区的匠心安居典范。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