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公布2024年度国际住宅负担能力(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报告,香港连续14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城市,不过去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负担比率由2023年的18.8倍,下降至最新的16.7倍,意味市民要不吃不喝16.7年才能付清楼价。
据Demographia截至去年第三季数据,其中香港楼价与收入比率为16.7倍。 值得留意,2021年第3季时,香港楼价与收入比率为23.2倍,反映过去两年一直在缩短。 至于全球其他楼价较难负担的城市,澳洲悉尼排次席,为13.8倍,排第三为加拿大温哥华为12.3倍。
国际住宅负担能力(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报告研究全球94个都会之住宅价格中位数与收入中位数,并计算当地楼价与收入比率。 数值愈大代表负担愈大。
香港住宅业主比例仅51%
报告又提到,各个城市的Home Ownership(拥有住宅物业的业主比例),最高比例为新加坡,高达89%。 爱尔兰排名第二(70%),加拿大(67%),澳大利亚和美国(66%),新西兰(65%),英国(63%)。 至于香港的比例最低,仅仅只有51%。
香港负担比率回落,报告解释指是由于私楼格价下降和收入改善所致。 又指中央政府已明确要求香港提高房屋可负担性,以及增加房屋面积。
私楼格价下降、收入改善令负担比率回落
又指香港两个主要项目可能会大幅增加香港的房屋供应,包括邻近深圳的北部都会区,未来20年将新增90万伙,其中有40%伙数将于2032年前完成; 另一个项目则为大屿山愿景,将在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填海区增加超过20万伙。 该报告认为,大量房屋供应增加,可能会缓解香港高企的楼价。
Demographia2024年度国际住宅负担能力(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报告。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