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 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2025-03-23 22:34来源:新房网

  完善 “市场 + 保障” 的住房供应体系,乃是构建房地产新模式的关键一环。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再度部署,着重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力度。

  在此之前,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5 年要以需定购、以需定建,持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同时大力推进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各地纷纷将保障性住房纳入住房发展规划的重点范畴,加速政策落地,全力实现 “居者有其屋” 的目标。

  多地明确保障房规划

  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当下众多城市的重要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共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 172 万套(间)。步入 2025 年,保障性住房工作持续推进,诸多地区公布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措及供应目标,涵盖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等多个类别。

  辽宁省出台《辽宁省加大存量商品房收购力度 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计划在 2025 - 2027 年期间,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新增 12 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今年,辽宁省将新增 4.5 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其中包括 1 万套公租房和 3.5 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一规划精准匹配全省供需结构,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缺口,有效盘活闲置房产资源。

  天津持续完善 “保障 + 市场” 住房供应体系。自 2024 年起,天津市在住房发展方面坚持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市场调控 “两手抓”。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上,天津市强化公租房兜底服务功能,全面启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批量收购转化现房工作稳步推进,已筹集配售型保障房约 7000 套。目前,天津市已基本构建起以公租房、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青岛市自 2024 年 1 月起明确重点任务,厘清职责分工,健全保障性住房工作推进机制。《青岛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明确了保障对象与标准,部署了加快建设筹集、规范配售管理等重点工作。此后,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不断完善青岛市保障性住房配套政策体系。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陆杰荣认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市场相互补充,有利于构建 “市场 + 保障” 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业内专家指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既能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又能推动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还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带动投资与消费。

  金融支持保障房政策落地

  2024 年 5 月,央行新设立 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这成为商品房去库存、筹集保障房的重要资金来源,极大地激发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各地通过发行专项债,为收购存量商品房提供资金支持。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加速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政策性金融工具与市场化融资手段协同发力,让金融活水加速流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

  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向大连市选定的收购主体发放辽宁省首笔符合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的贷款,首笔到位贷款 1.71 亿元,支持其收购 1126 套商品房,用作重点面向青年人才的高品质保障性租赁用房。同时,辽宁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行严格封闭管理,制定各地区统一适用的配租配售条件和标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织收购,避免 “一刀切”,以合理价格公开公平收购。

  2024 年,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为天津市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津城一期)租赁住房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2.4 亿元。2024 年以来,农行天津市分行已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白名单” 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近 30 亿元。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龚浩表示:“近年来,农业银行积极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农行将继续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业内专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应着眼于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从源头上处理好 “人、地、房、钱” 的关系,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

  更好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力度,提升质量品质,以更好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以及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助力一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针对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多地精准施策,因城制宜。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解宇介绍,辽宁省此次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主要有 5 类用途,包括用作公租房实物房源、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用作养老服务用房、用作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辽宁省老龄办主任陈进表示,辽宁各地政府收购符合或经改建后符合相应设施标准的存量商品房,补齐养老服务设施 “空白点”,扩大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场地,有利于建成便利老年人生活的养老公寓、养老社区,满足不同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

  目前,青岛首批集中建设项目正在推进。其中,李沧区京口路项目和市北区开封路项目的保障性住房采用可变户型设计,购房家庭可自主选择增加卧室或增大客厅面积。项目房源全部精装,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物业、人脸识别等功能,打造便捷安全的智慧社区。项目规划有邻里坊、老人儿童活动区等生活服务设施,更好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

  天津借助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留住和吸引人才。天津市住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4 年 5 月、6 月,天津市相关部门结合高校毕业季,会同天津市教委开展了 37 次保租房进校园活动,约 2.3 万名毕业生参加活动,有 1700 余名毕业生租赁了住房,累计减少毕业生租房成本约 337 万元。”2025 年,天津市河西区龙锦馨园、南开区云川里等一批现房转化项目将上市销售,可提供 2900 余套房源,更好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住有所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各地积极探索多梯次住房保障格局,能够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