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江苏苏州张家港市的西墩新村,一栋崭新的浅灰色 2 层小楼前,2 名产权人领到了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和钥匙。这是苏州首个由产权人自筹资金进行恢复性重建的自主更新项目,对于房主而言,“危房解危” 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西墩新村 21 幢始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共有 14 间房屋,8 户居民在此居住,户均面积 55.46 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老房子墙体开裂、建筑材料外露、屋面渗水等问题层出不穷。2022 年 7 月,西墩新村 21 幢被认定为 D 级危房,房屋安全隐患已非小修小补所能解决。
按照传统的 “危房解危” 模式,居民要么异地安置,要么接受货币补偿。但居民们一方面经济条件有限,另一方面有着深厚的 “故土难离” 情结。经过数十次的入户沟通,8 户居民最终达成一致,同意共同出资实施原地恢复性重建。
居民自筹资金建房,立项和筹款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张家港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部门,明确了项目立项、土地确权、产权登记等审批路径。尤其在立项方面,重建项目以 “后塍中心社区作为立项主体 + 全体产权人备注” 的形式进行立项,首次突破了自然人、多产权人无法联合立项的问题。在资金问题上,街道与社区作为项目统筹主体,与居民商议分两批次缴纳,施工前缴纳 50% 到街道公共账户,建成后再缴纳 50%。通过 “业主自筹、政府配套补助、费用减免” 的资金分摊方式,居民平均花费 18 万元左右,便在原址上重建了新房子。
2022 年 8 月 30 日,西墩新村 21 幢居民全部搬离危房。在创新政策、达成共识、明确出价等难题逐一攻克后,次年 10 月,重建工作正式启动。2024 年 5 月,建筑主体完工,4 个月后整个工程完工,进入产权证办理阶段。如今,除了崭新的住宅,后塍街道还配套了强弱电下地、雨污分流、天然气入户等基础设施,并铺设了沥青路。
在苏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城市更新专委会主任徐进亮看来,在 “危房解危” 过程中,居民从 “诉求提出方” 转变为 “深度参与方”。这种 “居民主导 + 政府兜底” 的模式,为各地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提供了创新样本,有望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助力更多危房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实现安居梦想。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