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 “稳住楼市”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土地收储作为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的重要手段,成为市场焦点。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大背景下,土地收储在土地特征、定价机制以及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态势。
收储土地的类型特征显著
据专家分析,当前土地收储主要涉及四类土地。其一,因企业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闲置的土地,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若闲置超过两年,将依法无偿收回;闲置一年以上但不满两年的,则需按土地出让价款的 20% 征收土地闲置费。其二,市场流拍土地,即那些多次公开出让均未能成功成交的经营性用地。其三,企业因非自身原因致使开发受阻且土地具备分割条件,从而无开发意愿的地块。其四,由于城市规划调整,原有规划用途不再符合当下需求而需收回的规划调整用地。
独特的定价机制保障公平合理
在土地收储的定价方面,采取了一种兼顾历史与现实的策略。主要遵循历史成本与当前评估价格两者相较取其低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决策进一步下浮一定幅度来确定最终的土地回收价格。以广东试点情况为例,在七个重点城市收储的地块中,约 60% 实施了折价收购,但也存在部分土地溢价回收的现象。这是因为部分开发商前期已在土地上投入了开发成本,当土地因规划用途调整被收回时,政府会对其前期投入给予合理补偿,如越秀在广州的一块地就因规划变更被政府收回并获得了相应补偿。
面临挑战但意义重大
尽管土地收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民企土地处置方面,部分民营企业的地块开发陷入停滞,土地长期闲置且处于再抵押状态,企业资金紧张无力赎回,市场化融资也困难重重,甚至部分地块存在司法纠纷或债权债务问题,增加了收储的法律风险。土地收储后续的出让环节也受到政策限制,政策规定收回土地的规模上限为出让规模的 50%,并且必须充分考虑片区内的土地供需平衡,同时,库存消化周期超过 36 个月的区域禁止出让土地。此外,国企和城投在土地再次出让遇冷时需承担兜底压力,且收储土地的资金平衡问题也较为突出,收储产生的债务需偿还专项债本息,部分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盈利可能无法覆盖成本。
不过,土地收储对房地产市场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能从源头上削减土地库存,稳定地价和房价,避免开发商因资金压力抛售土地引发市场连锁反应,还能为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偿还债务、保障房屋交付并优化土地储备结构。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土地收储通过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助力构建 “市场 + 保障” 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等,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土地收储工作的持续推进,其在房地产市场调整中的关键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未来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实施效果值得市场各方密切关注。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