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奏响自然乐章

2025-09-04 14:32来源:中国网

图片1.png

  近日,国家植物园(北园)举办的《万物共生大讲堂》被中国科协列入全国科普月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重点活动。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将开展《植物的语言--农时与气候变化》、《星星一闪万物生》等4场专题讲座。

  《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连续第三年举办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公益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邀请国内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植物科学、科普等方面的教授、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阐述科学知识、经典学说、重大发现。是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提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纯公益的大型科普课堂,截止目前已经开展了87场。

图片2.png

微信图片_20250904140041_245_23(1).jpg

  大讲堂项目负责人陈红岩介绍“《万物共生大讲堂》2025年开启以来,开展了线下讲堂27场,线上直播4场,线上线下累计服务公众超过32万人次。为了让科普服务更贴近基层、扎根社区,除了在园区内举办之外,还开展入校、入社区讲座。开启在地共建新模式,与香山街道共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触摸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更让国家植物园与周边社区形成了‘生态共鸣’,累加走进7个社区,服务百姓400余人次。专家们还走进丰台区、昌平区等多所中小学,为几千名师生带去生物多样性课程,成为孩子们探究科学真理的桥梁。”

图片3.png

  截止至目前,近万名观众参与了现场活动,众多参与的青少年表示,在《万物共生大讲堂》中开阔了眼界,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图片4.png

  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大讲堂创始人贺然介绍:科普工作是国家植物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任务。植物园不只是“植物的避难所”,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课堂,科普工作就是这堂课的“教科书”和“传声筒”,它的重要性,往小了说关系每个人的生活,往大了说连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创建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就是要为科学家和公众搭建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让更多人知道:植物园不只是“打卡地”,更是每个人的“生态课堂”。毕竟,保护植物、守护生态,从来不是植物园一家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