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之际,曾担任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长达 18 年的苏权科,就当前住房质量问题接受了专访,将桥梁建设的严谨思路延伸至住房领域,提出一系列打造老百姓心目中 “好房子” 的建议。
苏权科指出,老百姓喜爱的 “好房子” 有着明确标准。像厨房、卫生间这类日常高频使用区域,设计应做到精心细致,全力保障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房屋的采光与通风条件必须良好,空间布局要合理,契合人们日常活动的轨迹,营造出安静且舒适的居住氛围。隐蔽工程,诸如水管、电路以及地板等,质量要耐用可靠,杜绝漏水、开裂等隐患。而频繁使用的五金件,如水龙头、门把手等,也需具备过硬质量,做到 “皮实耐用” ,减少维修带来的麻烦。
针对当前房地产和建筑领域屡见不鲜的质量问题,苏权科表示,住房建设迫切需要类似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 “死磕” 精神,整个行业必须构建起 “质量信仰”。现实中,诸多住房质量问题并非源于技术难题,而是责任心的缺失。比如,施工过程粗糙导致地砖沉降变形;开发商一味追求成本压缩,偷工减料选用劣质材料;设计环节不用心,致使公共场所卫生间隔板高度不合理、洗手盆设计脱离实际使用需求等。
为有效解决住房质量问题,苏权科提出多方面举措。在责任追溯机制上,可借鉴古人 “物勒工名” 制度,将工程设计者、施工者、装修者的单位及个人名字、照片公示在工程旁,建立起终身追责制度,促使责任切实落实到个人。法规标准层面,要持续完善建筑质量法规体系,尤其要对各类细节进行量化验收标准的制定,例如针对地板平整度误差等容易引发问题的细节,给出明确的追责依据。质量保障措施方面,设立 3 至 5 年的 “缺陷责任期”,要求开发商在此期间对竣工后的质量问题承担免费维修责任,打破 “交房即脱责” 的不良现状。此外,对于厨房、卫生间等高频问题区域,推行 “标准化预制 + 装配化施工” 模式,并提供多种模块化方案供业主自主选择。
苏权科强调,无论是宏大的港珠澳大桥,还是百姓居住的普通住房,质量的关键始终蕴藏于细节之中。只有通过法规、技术与人文的协同作用,编织起严密的 “质量安全网”,百姓的 “安居梦” 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