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9 日下午,在重要大会的记者会上,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就社会关注热点,集中回应了中外记者提问。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 “老破小” 未来走向的阐述,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话题与广大刚需群体利益息息相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会上明确表示,将着力推进三项关键工作。其一,全面启动对 2000 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计划。改造将依据各小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不仅如此,还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居民自主参与老旧住宅更新改造的新模式,以此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例如,对小区内老化的水电气管网进行全面升级,合理规划并增设停车位,增加绿化景观等,全方位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其二,城中村改造范围进一步扩大,已覆盖至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去年新增 100 万套改造规模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持续扩大改造规模。城中村改造意义深远,不仅能极大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还能显著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造后的城中村有望崛起现代化住宅小区,配套完善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市均衡发展。
其三,大力推动完整社区建设。重点围绕 “一老一小” 群体需求,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政府托育服务设施与儿童活动场地,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的社区,让居民在 15 分钟步行范围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各项需求,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倪虹部长还透露,自 2019 年中央部署城市更新工作以来,全国城市更新成效斐然。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 28 万个,直接惠及 1.2 亿群众。新增电梯超 13 万部,增设停车位达 380 万个,新建养老托育设施近 8 万个,新增充电桩 105 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与体育健身场所面积达 3100 万平方米,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 50 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 4 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 12 万公里。
针对部分房产大 V 宣称 2025 年将迎来 “大拆大建” 的观点,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此说法缺乏依据。2025 年作为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逐渐明晰,整体朝着改善型需求转变,刚需市场流动性并未受限。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入市等举措,逐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推动房地产行业迈向健康发展轨道。尤其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加速供应,将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住房选择,同时也将对商品房市场需求结构产生影响,助力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优化,促进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