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的交流群里热烈讨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 多校划片。仅仅相关关键词就多达 41 条,由此可见讨论的激烈程度。不仅在社群中,我们的公众号后台也经常收到类似的留言:“请问郑州会实行多校划片吗?什么时候实行?”“在郑州还能不能买学区房了?” 今天,就来和大家深入聊聊这个话题。
多校划片的概念与影响
光从字面意思理解,多校划片指的是一个社区对应多所学校,其中既有名校,也有普通学校。在理想状态下,片区内学生全部打乱进行大摇号入学。这一方式必然会让家长们感到恐慌,因为原本 100% 的入学升学率可能会降低至 75%、50% 甚至更低。这也成为很多人判断学区房将走向终结的根本原因。
然而,多校划片并非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政策。早在 11 年前,国家就已经开始探索这一领域。
多校划片的发展历程
2013 年,国家提出义务教育改革方向,为后续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2014 年,福建省率先开始制定相关方案,漳州市草拟了改革方案,成为地方探索的先行者。
2015 年,教育部点名 24 个重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将这些城市作为改革的重点推进区域,郑州也在此时被纳入其中。
2016 年,教育部首次在文件中正式提出多校划片的概念,标志着这一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
2017 年,北京朝阳区等地区率先开始执行多校划片政策,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的区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实践经验。
2019 年,北京海淀区实施新购房多校划片政策,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多校划片的实施细则,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2020 年,北京西城区实施 “731” 政策,对入学条件和划片规则进行了调整,在房地产市场和教育领域都引起了强烈反应。
2021 年,漳州正式实施多校划片政策,合肥推出学位限定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教育资源整治的行列中来。
2022 年及之后,北京各区域继续深化多校划片政策,例如海淀升级相关措施,不断优化政策执行效果。
尽管郑州在 2015 年就被 “点名”,但需要明确的是,此点名并非要求立即采取具体行动。在这 24 个被提及的城市中:
除了北京,几乎没有城市能做到各区全面实现多校划片。北京在多校划片政策的实施上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整,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但即便如此,实施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部分城市仅在个别区域、部分学校实行多校划片。而且这种划片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式大摇号,而是针对报名人数大于招生人数的溢出部分进行摇号。例如,在一些城市的热门学区,当报名人数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时,超出的学生通过摇号方式分配到周边其他学校,以缓解入学压力,平衡教育资源。
还有部分城市明确表态,虽然开展了试点工作,但不会全面执行多校划片政策。这些城市在权衡本地教育资源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长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后,认为全面推行多校划片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教育的稳定发展。
郑州多年前就被要求探索多校划片政策,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进展相对缓慢。
郑州推行多校划片的可能性分析
那么,郑州到底会不会推行多校划片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长远和短期两个阶段来看。
长远来看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郑州推行多校划片是必然趋势,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依据:
教育公平是大势所趋:尽管我们都知道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优质尤其是顶级教育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注定是稀缺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TOP 学校周围的房价往往会高于其他片区。然而,为了抑制社会对学区房的过度、病态追逐,多校划片是一种简单、直接且有效的方式。通过多校划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区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紧密绑定,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育。
政策导向明确:郑州作为 “多校划片” 24 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政策层面上有明确的推进要求。2022 年,河南在《关于做好 2022 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探索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多校划片。这表明从省级层面已经将多校划片纳入教育改革的规划之中,虽然目前后续进展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政策的推进和实施是大概率事件。
短期内
短期内,郑州大概率不会实行多校划片,即便实行,也不太可能在全区域、所有学校推行。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学区房市场相对稳定:郑州顶级学区房片区数量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老金水和老中原区域。例如,文一小学 + 省实验中学的组合是房价的最高点,其他还有纬五一小学 + 八中、优胜路小学 + 七中、外国语中学等优质学区组合。目前,这些学区房的成交量和价格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而且,这些学校虽然部分班级班额接近饱和,但并没有公开进行学位预警。这说明当前学区房市场尚未出现过热或失控的情况,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政府立即推行多校划片政策。
民办中学的缓冲作用:郑州有不少口碑不错的民办中学,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区房的热度。需要注意的是,民办转公办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随着政策的推进,未来民办小学、初中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但在现阶段,民办中学的存在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缓解了对公办名校学区房的竞争压力。
新房配套学校的吸引力:郑州很多新房在入市时,会引入名牌小学、初中进行合作。虽然大多数是以托管、合作甚至挂名的方式合作,但这种 “改善居住 + 就近入学 + 硬件条件良好” 的组合,吸引了很多家长。例如,一些新建小区配套的学校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校,但通过与名校合作办学,在教学理念、师资培训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为家长提供了除传统学区房之外的新选择。简单来说,郑州优质名校目前并没有出现招生严重爆满的现象,名校学位资源的紧张程度还不足以倒逼分配政策和规则立即作出改变。因此,多校划片在郑州目前并不迫切。所以,在最近一次提及 “多校划片” 的文件中,使用的字眼是 “探索、推进、有条件的地区”,这也体现了政策推行的谨慎态度。
郑州平衡教育公平的举措
这几年,郑州一直在努力平衡教育公平,缩小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
教师轮岗
在郑州,尤其是金水区,“轮岗” 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金水区最早的教师轮岗可以追溯到 2008 年。当时,金水区教体局将辖区内的小学分成 5 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部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一年后,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学区与学区之间也开始实行教师轮岗。这一举措有明确的指标要求,符合交流条件的老师,5 年内必须全部轮岗交流,并且间隔两年后要重新轮换。其主要目的是让师资流动起来,从教育资源较强的学区流动到相对较弱的学区,实现教育资源的 “削峰填谷”,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教育集团化
教育集团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中原区,你能看到众多伊河路小学、互助路小学的分校;在金水区,也能看到多个纬五一小学、省实验中学的分校。这不仅仅是楼盘配套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教育集团化,名校可以对普通小学进行托管与带动,再通过师资交流,实现名校与普通小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名校和普通小学在相互融合中逐渐缩小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当集团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师资实现了充分互换,再在学区内实行多校划片,家长的抵触心理自然就不会那么强烈了。我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省实验、外国语、四中、一中集团校的详细情况,包括各个集团校都有哪些学校,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集团校还是一校两区等,都标注得很清楚。如果你想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扫码找小助理领取一份《四甲教育集团名单》。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