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撤辣没能扭转楼市的跌势。 进入6月,香港住宅成交量下降三成,新房跌穿2015年价格。
据报导,辣招指的是,香港政府为打击房地产炒作行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俗称。 2010年以来,港府陆续推出了多项楼市辣招,不过,随着楼市降温,2023年10月,港府就局部撤销辣招,并在今年2月28日全面撤辣。
全面撤辣之后,内地买家购买香港物业的税费与港人等同,税费降低后,内地买家的涌入给香港楼市成交量带来明显影响。 香港土地注册处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香港住宅楼宇买卖合约数量上升至3971套,而在此之前的半年,月度成交量基本在3000套以下。
4月,撤辣政策效果凸显,香港住宅楼宇买卖合约数量大幅上升至8551套,5月下滑至5546套,不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进入6月,撤辣后累积的置业需求一下子被消化后,住宅成交量开始明显减少。 近日,香港土地注册处统计的数据显示,6月香港住宅楼宇买卖合约数量为3856套,月增率下降30.5%,较今年4月的成交高点减少了一半。
新房市场上,尽管房企已采用了降价策略,但销售仍难以显著提升。 例如,红磡「THE HADDON」项目开盘推出了63套房,开盘首日仅成交了13 套,去化率仅20.6%; 长沙湾恒珀项目,则在开盘首日零成交。
价格方面,新盘价格已跌穿2015年的水平。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香港商品住宅售价指数于今年首5个月回落1.7%,已从2021年9月楼价高峰期回落23.1%。 其中,中古屋价格整体已回落至2016年的水平; 新房价格回落至更早的水平,较2015年同类型项目低逾10%。
仲量联行的分析报告称,内地买家于撤辣后涌入香港楼市,为楼市带来新需求,然而,香港买家受到高息影响,置业意愿减弱,此消彼长下,新需求的影响有限。 在持续高息及物业估值下滑的环境下,银行自然收紧按揭贷款的审批,对向来依赖银行贷款的香港本地买家造成影响,香港本地买家获批银行按揭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
仲量联行香港主席曾焕平表示,楼价自2021年9月以来已连跌三年,而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楼市从未经历如此持续的跌势。
他建议,政府推出以下救市措施,成立专责小组评估楼市风险水平,并制定措施以降低风险; 向首次置业人士提供低息贷款; 向合资格的人才推出额外的置业鼓励措施,将住宅物业纳入新资本投资入境计划的投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