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20年的办公楼成人才公寓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
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见成效
沉寂多年的大楼重获新生,成为沙坪坝区首个非住宅类保障性租赁住房。近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三攻坚一盘活”工作情况,并召开2023年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座谈会。据了解,这项闲置资产焕发活力的背后,是该区人大常委会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落实落地的生动实践。
01
“沉睡”资产焕发新活力
“这个大楼我晓得,闲置多年,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漂亮。”日前,走进沙坪坝区小龙坎街道小正街137号,受邀参加调研的区人大代表们纷纷议论起来。
小正街137号曾是沙坪坝区国土房管局办公大楼,紧邻三峡广场和轨道交通一号线小龙坎站。2003年,区国土房管局搬走,5—11层就空了下来。而其回廊式设计很难用作商业,且楼房设施陈旧,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无人愿意接手。这一空置,就是20年。
如今,在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大楼精心改造后成功盘活,以CCB建融家园·小龙坎人才公寓的身份重新亮相,成为我市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保租房项目。
建融住房(重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楼共有住房305套,每套面积20平方米—120平方米不等,每月租金在600元—2300元之间。今年4月8日正式开业,目前入住率已达到30%。
当天,调研组一行还前往位于红岩村大桥和石门大桥之间,沙滨路和嘉陵路交会处的重庆之门文旅城。
这里曾是一片废弃建筑,因种种原因闲置了10余年。2021年,该地块业主引进北京美途公司,携手打造重庆之门文旅城。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建成,有8户商家入驻。
强化国资全口径监督
02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起,每年专题调研并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2022年,在全市率先听取审议了国有资产盘活增效专项报告,监督推动全区国有资产盘活增效和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
去年底,全市吹响“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冲锋号”,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向全体区人大代表发出监督“三攻坚一盘活”工作的邀请。据统计,通过“自愿报名,自主选择”的模式,有86名代表报名参与调研、视察等监督活动。同时,邀请重庆大学、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加入国资管理监督、预算审查监督专家委员会,提升监督实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